丰收在望,成都市大春粮食作物预计增产约2.4万吨

时间 • 2025-10-28 13:39:33
天气
成都市
田间

农谚说:“立秋期盼雨滴滴,温差起伏早晚低。才收又种马铃薯,旱涝病虫要防治。”8月7日立秋之后,成都市出现阵雨天气,各地土壤墒情得到迅速改善。土壤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

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官网获悉,8月上旬,成都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总体光、温、水条件有利于大春作物生长。成都全市水稻田间长势总体较好,春玉米已逐步开始收获;伏季水果已进入采收末期;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豇豆、菜豆等多处于移栽期、收获期,市场供应充足。

据各区(市)县农情调度综合业务统计上报数据和农技人员田间实地调查,截至8月5日,成都市2021年大春粮食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03.9795万吨。同上年相比,成都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总产量预计增加2.4344万吨。

▲农技人员田间调查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水稻、蔬菜普遍长势较好

粮油作物方面,当前,成都全市水稻多处于抽穗扬花期至灌浆结实期,田间长势总体较好。春玉米已逐步开始收获,夏播玉米多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夏大豆多处于现蕾期至开花结荚期,田间长势良好,春播的大豆已开始收获。

果树方面,当前,成都市桃、梨、葡萄等伏季水果已进入采收末期,根据市场需求和天气预报,果农应及时采收上市出售,避免受天气的影响而减产减收。柑橘进入果实快速膨大期和早秋梢萌发期,猕猴桃果实增长基本停止,后期主要形成果实品质。

蔬菜方面,据农业“四情”监测和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技人员田间调查,蔬菜普遍长势较好,其中生菜处于生长期,叶色翠绿、植株整齐、丰产性强。叶菜类中,甘蓝、花菜、莴笋等多处于播种期;小白菜、菜心、瓢儿白等速生叶菜处于播种期、移栽期、生长期、收获期;蕹菜、软浆叶等多处于收获期。果菜类的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豇豆、菜豆等多处于移栽期、收获期。

平均总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

据悉,8月上旬,成都全市平均气温为27.6℃,较常年同期偏高1.6℃;平均总降水量为69.7mm,与常年同期相近;平均总日照时数为67.6h,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据8月10日土壤水分监测显示,大部分农区耕作层(0~20cm)为适宜状态。与7月31日相比,中北部墒情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余地区墒情变化幅度不大。

8月上旬,成都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其中1~4日和9日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特别是前期高温炎热天气使得土壤墒情下降较快,对于水源不足的地区,不利于水稻及夏玉米的扬花授粉和灌浆;5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4日、6~8日和10日出现阵雨天气,各地土壤墒情得到迅速改善。

从目前情况看,成都全市2021年大春粮食生产形势较好,水稻、玉米、红苕、大春马铃薯、大豆及高粱单产均有望较上年有所提高,获得丰产丰收。成都全市大春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播栽面积和单产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是气象条件及大部分农区土壤墒情总体有利于大春粮食作物生长,6月、7月温光充足,水稻、夏玉米播栽后雨水充沛,干物质积累较好,为后期产量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菜处于生长期,丰收在望

警惕:大量稻飞虱开始外迁

据悉,8月中旬,成都市预计以多云间阴天气为主,傍晚到夜间多阵雨或雷雨。旬平均气温为25℃左右,较历史同期正常。旬降雨量为50~90mm左右,较历史同期偏少。成都全市大部分农区土壤墒情预计为适宜状态,部分地区为偏湿状态。各地要做好作物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监治工作,及时清沟理渠增强田间排涝能力;注意预防大风、雷电、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对作物生长及田间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多云间阴天气,有利于各种病害发生及迁飞性害虫迁入为害。尤其要警惕稻飞虱,目前川南地区水稻开镰收获,大量稻飞虱开始外迁,成都市需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开展防治,严防当代迁入当代成灾。

据农业“四情”监测和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技人员田间调查,自6月以来,草地贪夜蛾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和金堂县部分地方零星发生,各地仍需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依据灯诱结果和大田普查结果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及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坚持早发现、快防治、严用药、小损失的“早快严小”原则,以保幼苗、保心叶、保产量为目标,及时开展防控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片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