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1200一张“邀请函”?故宫也应正面回应
如果邀请函是由故宫制作、发行的,故宫方面就有责任保证这些邀请函能够被用于当初制作时的特定用途。一旦被黄牛拿去倒卖,其原有的价值和用途无疑就发生了改变,失去了它的本意。
“五一”将近,因补偿式出游导致的旅游相关新闻络绎不绝。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热门景点故宫“五一”期间的门票已全部售罄,于是,倒卖高价票的黄牛又重出江湖了。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能够看到一些标有任意日期可进入故宫的邀请函正在售卖,售价甚至高达上千元。
这些邀请函到底是真是假?记者向故宫工作人员询问是否了解邀请函这样性质的票时,工作人员只是回答了“那个我不太了解,我们只有官网这一个渠道”。从回应来看,并没有彻底否认这些邀请函的真实存在以及有效性。
其实,对于这样的现象,在热议吃惊之余,恐怕我们不能以惯常的思路去进行批评。得看到,故宫虽然是一个博物院,但同时也是一个景区,任何一个景区自身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来访接待等活动。再者,文博场所的相关文物特展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由多方合作完成,并非故宫独立承担。因此,故宫制作一些邀请函、参观券等有别于购买普通门票的参观渠道,也无可厚非。
“五一”本就是旅游旺季,由于疫情原因,故宫每日限流3万人,且需实名购票。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仍想进故宫参观,或许只能寻求常规门票之外的其他渠道了。如果网上流通的邀请函为真,其因市场需求导致价格一路飙升,也就不意外了。无论这种价格被炒得多高,只要购买者能够接受,也符合市场规律。
虽然我们认可这种邀请函等特殊门票的市场价值,但并不代表就应该放任不管——这其中也涉及到故宫内部对于邀请函等特殊门票的管理,是否得当。从相关报道看,邀请函的落款有“故宫博物院”字样,如果邀请函是由故宫制作、发行的,故宫方面就有责任保证这些邀请函能够被用于当初制作时的特定用途。一旦被黄牛拿去倒卖,其原有的价值和用途无疑就发生了改变,失去了它的本意。
而消费者找黄牛买这样的天价票,其权益恐怕很难得到相应的保护。买到真的邀请函顺利进入故宫则罢,要是消费者天价买的邀请函是假的,过往案例已表明,消费者往往难以通过法律程序挽回损失。这样的糟心体验也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于故宫的好感度。
因此,故宫不应避实击虚,而是有理由对网上流通的邀请函等特殊门票作出正面回应。这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也是其间接维护在游客心中形象、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的应有之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陈城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