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改·改革回望丨雄安新区

时间 • 2025-11-01 23:14:04
新区
北京
深化改革
发展
改革

↑雄安新区地标性建筑容和塔(红星新闻记者吴阳摄)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正式公布,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的承载地。●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定位,围绕创造“雄安质量”,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201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

雄安背后是辽阔的京津冀大地,这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但多年来却被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困扰。北京和天津的大城市“虹吸效应”显著,凭借优越的资源配置,吸引着周边的人才、投资等生产要素,以至于京津两极过于“强壮”,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新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进行制度、科技、创业环境的改革创新,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按照规划,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至250万人口。

雄安新区将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租购并举、房住不炒的住房制度。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规则和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将是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作为“改革先锋”,一些改革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在“深水区”中趟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整理,资料据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责编唐欢编辑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