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阡陌的述说

时间 • 2025-07-25 08:43:52
父母
界限
孩子
朋友

爱可以无条件,但要讲原则。

/

/

近年来,有一种育儿说法是“和孩子做朋友”,强调的是在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自主活动的空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到底该怎么理解,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真的合适吗?

教育为先,有余力再做朋友。

为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要着急跟孩子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衡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所以,该立规矩的年龄,就要立好规矩。

/

/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

有本书对于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

这样的界限能帮助我们不随意“闯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有合适的界限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而在家里,家长常常因为爱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令孩子对“界限感”变得模糊。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但他也不会做,他觉得这个事情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

缺乏界限感,是很多痛苦关系的来源。

对于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未来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痛的事情。

/

/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养。

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

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将来走向社会拥有更强的自律和理智。

要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告诉孩子有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爱可以无条件,但也要讲原则。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

良师为先,益友其后。

并告诉孩子: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

N

D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如果您遇到什么困惑

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请给我们留言

阡陌的述说

希望给您带去力量

成为您前行路上温暖的朋友

阡陌的述说在农视网等你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作者|蒙粉

图片|千图网

主播|辛嘉宝

摄像|秦鹏

剪辑|应仁杰

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制|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