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华为,披露重大进展!
作者丨宋豆豆 编辑丨张明艳 继去年11月底宣布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后,时隔近半年,长安汽车披露了合作项目的最新进展。 5月7日,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公告称, 鉴于项目重大性、复杂性及交易各方推进内部程序的需要,项目进度较备忘录中预估有一定延迟。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公告 事实上, 去年11月,华为和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双方拟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 彼时,双方计划在备忘录签署日之后6个月内签署最终交易文件,包括股权购买协议、股东协议、目标公司章程以及最终交易文件项下定义的其他与本次交易相关的文件。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谈及投资华为车BU时表示,双方协议中,华为承诺不从事整车业务,不从事新公司里面的业务。 有分析指出,深圳引望或将装载华为车BU技术和资源,后续将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只是首个拟合作的主机厂,后续或将有更多汽车公司参与。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透露,华为车BU业务走向独立运营并引入投资后,长安率先参与合作,新公司已向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加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一广汽集团高层处获悉,“广汽会综合考虑(是否入股)。我们会从价格、规模等各方面评估竞争力,不是为了入股而入股,股权归股权,竞争力归竞争力,没有质量、价格优势我们不会用”。该人士表示“我们很愿意继续和华为合作,也认同华为的技术,接下来愿意和华为保持更大的空间合作。” 有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优渥性、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对行业话语权的强势追求,导致至今各大车企集团在选择智能化技术的线路和合作对象时,对华为心存忌惮,涉及到所谓的“灵魂”争夺。 但另一方面,若无更多的车企选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就很难在若干年内回收项目的巨额投资。而且任何技术解决方案都会随着时间延后技术先进性边际效应递减,随时可能有别家更先进的技术方案创新出来。 因此拆分车BU于华为而言既可以减轻财务负担、也可以令整车厂打消顾虑,同时华为继续掌握研发技术和智选车业务,也能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4月,北京车展开幕前一天,华为“车BU”继去年“走向独立”后首次亮相,发布了智能驾驶新品牌乾崑,并宣布新一代鸿蒙座舱再次进化,被视作华为车BU独立市场化运作已接近“目的地”。 首次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身份亮相的靳玉志官宣了乾崑品牌的首批七家合作伙伴。其中东风旗下的岚图和猛士品牌采用乾崑智驾的车型将在年内上市,此外还有长安旗下的深蓝和阿维塔、广汽传祺、北汽的极狐和享界、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江淮旗下新品牌,共有十款战略车型上市。 独立后,实现盈利则是华为车BU内部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年3月,余承东透露,华为智选车业务今年前三月已扭亏为盈,车BU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预计从4月开始应该能实现扭亏为盈,形成良性正向发展。 对于盈利的最新进展,靳玉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为车BU并不担心盈利的问题,“我们认为智驾的方向是对的,盈利就是迟早的,哪一年盈利并不重要。”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