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蓝天保卫战”:截至12月16日,全省累计收获322.8个优良天

时间 • 2025-11-03 10:58:24
全省
四川
天气
污染
城市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四川大气污染防治将要交出怎样的“成绩单”?12月2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冬季攻坚进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全省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2.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3.4%;全省累计收获优良天数322.8天,优良率达到92%,提前15天完成国家下达四川的“十三五”目标。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蓝天变多了,气质变优了,污染减少了,成都市中心城区遥望雪山从2016年的35次增加到2020年的75次。”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如此形容攻坚取得的实效。

▲发布会现场

预计到今年底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将达到60%以上

截至12月16日,四川提前15天完成国家下达四川的“十三五”目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也大幅增加。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将由2015年的攀枝花、广元、甘孜、阿坝、凉山5个市(州)增加至2019年的攀枝花、广元、甘孜、阿坝、凉山和遂宁、雅安、资阳、内江、广安、巴中11个市(州)。”赵乐晨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省还将增加2—3个达标城市,达标城市比例将达到60%以上,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达标城市比例超50%的奋斗目标任务。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将降至3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有望全面消除,全省空气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从全国来看,1—11月,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第13位,多个城市进入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月榜排名前20位,尤其9月份有雅安、内江、遂宁、资阳、绵阳、德阳、乐山、南充、广安9个市;10月份有雅安、遂宁、内江、资阳、绵阳、广安、泸州、南充、乐山、德阳10个市进入前20。

今年冬季全省启动2次区域黄色预警

全省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区域性污染天气发生的风险较大,四川如何实行冬季攻坚、全面应对污染天气?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冬季气象条件不利、污染天气易发特点,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削峰值、降浓度,全力开展攻坚,抢抓每一个“蓝天”。

加强帮扶指导,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创新之举。“四川生态环境厅6位厅领导带队,赴成都、德阳、绵阳等12个重点城市开展为期2个月的驻点跟踪帮扶。”赵乐晨介绍,环境管理、科研、监测、执法等领域业务标兵能手奔赴一线,配备走航监测车、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手持快速检测仪等先进装备,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开展现场培训,查找突出问题,推动及时整改解决。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超级站6个、激光雷达走航车35台、机动车遥感监测和黑烟抓拍设备35套,开展多种走航和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治污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全面梳理涉气企业,开展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分级,分A、B、C、D四级确定应急减排比例,实施差异化减排,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既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又使A、B级标杆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针对冬季不利气象条件,我省启动2次区域黄色预警,15个重点市统一应急、统一行动,加大减排和错峰生产力度,有效减缓污染物累积,全省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

四川已累计淘汰老旧车辆130余万辆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工业源污染管控方面,全省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90万千瓦、水泥行业深度治理33家45条生产线,淘汰燃煤小锅炉547台,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移动源污染控制方面,累计淘汰老旧车辆130余万辆,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4300个,登记备案非道路移动机械10万台,18市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排放禁止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模式,开展柴油货车专项整治,累计抽查柴油车512万辆次。健全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建成维护站(M站)1083个,实现数据共享。

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四川出台《四川省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标准》,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同时,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超72%。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四川省支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5%,严控城市“五烧”(烧落叶、烧垃圾、烧秸秆、熏腊肉、燃放烟花爆竹),基本消除大面积露天焚烧污染。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