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全会丨成都: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

时间 • 2025-11-19 14:05:39
成都
发展
基金
绿色
产业

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成都将如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12月29日上午,成都召开解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介绍,《决定》明确,聚焦“强二优三”,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此,成都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立、提、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杨羽

“立”就是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哪些是成都将着着重发展的绿色低碳产业?杨羽表示,成都将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赛道新领域,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的模式,开展链主精准招引,育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发挥链主作用提升产业优势。同时,成都还将发挥好重产基金、科创基金牵引作用,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建立完善“母基金+子基金”的全产业链基金体系;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绿色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支持碳中和服务业和绿色金融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提”就是“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将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将支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杨羽表示,成都还将促进“金融、科技、平台、产业”融合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到2025年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破”就是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都将精细化开展行业治理,实施能耗约束前置绿色招引,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加强高耗能行业治理,创新举措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

成都立下目标: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宋嘉问

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