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证联动赋能,投行创新业务来了!能快速解决掉企业的这一系列“痛点”

时间 • 2025-08-05 10:40:55
服务
行业
平安
提供
证券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对于企业而言,金融需求更加立体,而单一银行或券商所提供的往往是依托于业务牌照而呈现线性纵深的服务。”对于这一“痛点”,平安正在谋求解决方案。

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于春洪、平安银行投行事业部总裁诸兴浩5月18日在“2018金融界价值发现嘉年华”活动现场表示,投行应着重履行“资本的中介”这一角色,搭建社会资本的撮合交易共享平台,着力服务实体经济。而得益于平安的集团优势,平安投行可以通过“银证联动”,提供覆盖全市场的金融服务。

实际上,银证联动的提出让平安投行获得了相较于其他投行更大的优势。于春洪提到,“2017年以来,平安投行整合资源,推动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分公司高效协同,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

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于春洪

“真投行”:实现场内场外全覆盖

“对于企业而言,金融需求更加立体,而单一银行或券商所提供的往往是依托于业务牌照而呈现线性纵深的服务。”一位新三板企业高管提及,因为业务不同,企业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而这并非一家企业的烦恼。对此,在上述论坛上,诸兴浩提出了“真投行”的概念:

“要从信用中介到资本中介。全周期全方位解决客户痛点。针对资本中介这一定位,平安投行创新开展了‘承销、代销、交易撮合’三轮驱动的服务模式。”

对于平安投行而言,依托“商行+投行”的模式和集团优势,平安投行可以提供全牌照的服务,提供投融资两端的支持,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痛点。

“平安投行的优势在于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非碎片化的服务。”上述人士提及,“而服务周期上,银证联动可以让服务从最早在初创期挖掘其行业价值,提供融资服务,到企业IPO阶段的多元化服务,直至转型阶段的资产处理,做到全面覆盖。”

于春洪表示,通过银行投行和证券投行的紧密协作,平安可以提供场内资本市场和场外资本市场的‘1+1’的互补模式:

场内资本市场方面可以提供强监管、牌照经营的标准化产品服务。

场外资本市场方面可以提供银团、并购、私募债权和私募股权等标的资产的交易服务。

“1+N”策略下的爆发式增长

而除了上述银证联动的优势,2015年以来,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推动实施“1+N”差异化策略,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具体来看,其主要是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客户经理为纽带,整合大投行和全公司产品专家资源,即“1个客户经理+N个产品经理”。

在这一策略下,2016年底开始,平安证券投行设立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及平安集团自身优势相契合的七大行业组,分别包括TMT、新兴产业、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大消费等,从行业维度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

近两年来,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快速发展:

IPO业务储备丰富,蓄力突破。

可转债牢牢抓住市场机遇,发行家数及在会家数位居行业前列。

债券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在市场不佳的外部环境下依然保持行业竞争力。

ABS业务取得重大突破,行业排名较之前显著提升,2017年的承销家数由行业第13升至行业第3,承销规模由行业第12升至行业第4。

可以看到,2016年到2017年,平安投行出现了多个精品项目。其中平安证券联席主承销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7年可续期公司债券”,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支且为截至2017年度唯一获批的煤炭行业可续期公司债券。获批规模高达325亿的“平安证券——方保理万科供应链金融1-20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业内关注。

而平安银行投行方面:

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完成债券承销规模507.3亿元,市场份额由去年底的2.50%快速提升至4.37%。承销规模达到去年同期的2.18倍,以118%的增幅领先股份制银行;

同时,一季度落地的交易撮合业务规模为112.45亿元,涵盖了并购交易、A股股票大宗交易、私募股权、大型项目资本金夹层融资、标准化债权融资计划等业务领域,实现了多领域撮合交易业务的突破,平安银行“智汇”投行的品牌领跑同业市场。

据悉,平安证券、平安银行等共同打造的平安投行新模式,通过建立各层级的深度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围绕一个客户,银行、证券联合,深入分析客户需求,以高品质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代替传统的单一产品模式,既提高了企业与多个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效率,也为企业节省了综合成本,最大化企业利益。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