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三农连线丨夏涛:要让乡村留得住、留得动人才
“目前乡村振兴阶段,人、地、钱都缺,但是最为关键的我觉得还是人的问题。”
夏涛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
乡村振兴如何吸引人才?今天,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来到农视网两会特别策划“两会时间·三农连线”,与我们分享他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看法。
乡村振兴,产业要发展
左: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
右:农视网主播黄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夏校长在连线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脱贫攻坚作为我们近期的三大攻坚,也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是一个战略规划,而且涉及到是我们改变三农的根本面貌的一个长期战略。因此这两者之间有长和短的问题。还有一些政策出台,有的是特惠型的,而我们乡村振兴的要普惠制的。因此要将二者有效衔接。”
要解决二者的衔接,产业发展很重要。夏校长认为,要利用当地的资源、人才、技术等各方面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乡村振兴要把现有的工作做实一点,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链条拉长。
“比如农产品加工业,比如我们的电商,也包括现在的一些休闲旅游都要去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链条可以比较完整,同时它产生的增值效益也会更大。把这些机会增值的利润在就业方面带动,使我们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更加厚实。”
留得住、留得动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而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学农的兴趣却不大,如何让年轻人热爱农业、投身农业?作为农业大学的校长,夏涛如是说。
从学校角度:将立德树人,特别是强农兴农方面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看清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进行锻炼,了解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教育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把所学用于国家三农建设,实现人生价值。
从社会角度:创造条件,特别是通过乡村振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村的条件能够达到城乡一体化,这样对青年学子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
从其他角度:如在激励政策方面对下乡的学生有特殊的待遇;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干部建设,留得住、留得动人才。
在连线中,农视网主播黄莉得知夏校长长期从事茶学等方面的研究,现场向他请教茶相关的知识:茶什么时候喝最好呢?
“从专业角度讲,一年四季都适宜喝茶。但根据一些人的身体偏好等,会有所差异。人们喜欢在夏季喝绿茶,秋季降噪喝乌龙,冬季养胃喝红茶,从色调和人体需要的角度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科学角度来看,喝茶和季节及人体没有太大的匹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