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丨高校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背后,专家称可为国家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时间 • 2025-11-17 22:47:49
中国
现代化

10月25日,厦门大学召开传达学习二十大精神会议,会后的一项揭牌仪式引发关注——厦门大学宣布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院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建设目标、推进措施及地方实践等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道路、本质和规律,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价值。”

此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也联合高校、智库共同成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

相关专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置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打造了一个优质平台,可以更好的利用学者、学术资源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厦门大学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此前学校已发表相关论文300篇

据厦门大学官网10月26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月25日,学校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结束后,举行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

厦门大学称,成立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院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建设目标、推进措施及地方实践等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道路、本质和规律,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厦门大学已经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研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厦门大学现拥有6个学部及33个学院、16个研究院,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开展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提供良好的学科支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集中整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多学科,增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平台共建共享。”

厦门大学官网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学校已在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10余本,立项200余个;五年来,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近千篇,为学校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强大理论基础。

发布50余个研究课题

相关专家:搭建了一个系统平台

厦门大学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后,将立足现有研究基础,整合部分科研平台,拟设立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平台,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化传播”“人民民主”“全球治理”等多个维度开展研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的次日,即10月26日,厦门大学即设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专项”,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设计发布了50余个研究选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还将通过出版著作、形成智库报告、举办高规格高水平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等,力求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厦门大学图据ICphoto

10月28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据自己了解,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应该是国内首家相关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有一个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虽然‘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仅有一字之差,但是研究的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张占斌说,“厦门大学设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其实为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系统平台,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例如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等,以达成更多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研究成果会为国家政策理论提供参考。”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后,拟设立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等若干个研究平台。此前,厦门大学已先后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这些科研平台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研究。

智力支持

多所高校、机构密集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此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也联合高校、智库共同成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10月29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起人、首任理事于今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说,其实最近十多年,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也一直在做中国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成立专门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也是基于这个基础。

“研究中心的成立,可以集聚全国人才专家资源,重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宣传,并可以利用平台搞研讨会论坛,承担一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课题,并发布成果报告,更好地促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研究。”于今说,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有它的特别价值,第一,是可以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更好地完善顶层设计的搭建,第二,可以保障地方政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还可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出国门。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近些年,多所高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成果。

今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核心主题,共话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基本路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当月,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也在线举行。

据吉林大学消息,9月24日上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开题论证会暨“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吉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吉林大学已于9月正式启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共有21个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单位的26个项目获得立项。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特约记者水宁

编辑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