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行为有错吗?
第七十期
一位67岁的老人将两枚鸡蛋放入口袋,没有结账便想离开,超市员工在出口处拦住了老人,伴随着双方的争执,老人退回了超市内,并悄悄把鸡蛋放回。因为超市员工没有看到老人放回鸡蛋,所以双方还在僵持,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两三分钟后,老人突然倒地,超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了110,在110民警的提醒下又拨打了120,但最终老人因心梗抢救无效死亡。
老人的家属将超市起诉到法院,家属认为事情的起因是老人在事发前几天在超市购买了不新鲜的鸡蛋,而交涉退货无果,才作出了拿超市两个鸡蛋的行为。老人是知识分子,并无恶意,即便老人拿鸡蛋不对,但他把鸡蛋放回后,超市不应当也无权利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并引发群众围观。而且,超市在老人倒地后19分钟才拨打了120,延误了抢救时间。超市认为,制止老人的偷窃行为是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没有任何过激行为,并且根据医院的诊断,老人是因自身疾病死亡。
法院审理后认为,老人的突然离世,对于他的家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在本案中,超市是否应对老人的死亡承担责任应该由法律作出判断。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应当分析他的行为是否超过了一般的社会期待,是否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本案中,超市工作人员制止不当行为的举措具有正当性,工作人员拉扯老人的衣袖,继续与他沟通,是在合理限度的范围内,并没有大幅度过激的动作。老人倒地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了110,客观地描述了纠纷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老人晕倒的事实。在民警的提醒下又拨打了120,虽然是在老人倒地后近20分钟才拨打120,但鉴于先前双方曾经发生过纠纷,老人倒地又具有突发性,工作人员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知情,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求助,符合一般公众的社会认知,具有合理性,因此认定超市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诸多立法亮点背后承载了
怎样的时代诉求和法治内涵?
系列解读,敬请关注!
设计|贺臣编辑|史紫炜
视频剪辑|赵瑞韬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