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做客名人大讲堂,解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

时间 • 2025-11-14 22:26:48
工程
中华
文明
主要
展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今(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做客“名人大讲堂”,在成都博物馆以“探索文明演进历程揭示多元一体格局——古蜀文明与夏商王朝”为题举办讲座,解读这一工程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

据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2002年立项、2004年启动,是科技部牵头(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实施的国家项目。中国社科院王巍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赵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以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为目标,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发掘和多学科研究。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前四阶段研究工作,并启动第五阶段任务。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是围绕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什么要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在何种研究背景及基础上开展、哪些学科参加、主要研究什么等方面展开。

二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围绕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开。

三是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提出。围绕什么是文明、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方案等方面展开。

四是与中华文明演进相关的几个因素。围绕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生业形态与环境考古的主要收获等方面展开。

五是对中华文明总体特质的认识。围绕从三星堆所见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所见的中原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

六是学界和社会评价。围绕工程成果的概括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展开。

本次名人大讲堂之后,还设置了圆桌会环节。届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等将与主讲嘉宾王巍进行主题为“古蜀文明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圆桌会讨论。

据悉,除了有观众来到现场聆听之外,本次讲座还同步开启了线上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名家风采。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摄影报道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